您现在的位置是:热点 >>正文
泉州中山路:泉州中山路: 融合多元文化 守护烟花生活
热点5人已围观
简介近日,新华社客户端发布报道,推广泉州古街,浏览量超过152万——泉州中山路:泉州中山路: 融合多元文化 守护烟花生活。“大上海理发厅”“罗克 ...
近日,泉州新华社客户端发布报道,中山州中推广泉州古街,山路守护生活浏览量超过152万——
泉州中山路:泉州中山路: 融合多元文化 守护烟花生活。融合
“大上海理发厅”“罗克照相馆”……这些“古早”福建泉州中山路上随处可见招牌。多元踩着古老的文化石板路,遇见明亮的烟花“胭脂砖”,穿过骑楼古宅,泉州仿佛不经意间就能触碰到历史。中山州中
中山路贯穿泉州古城南北,山路守护生活是融合中国保存最完好的连排骑楼商业街之一。其建筑风格体现了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泉州多元文化融合的多元特点。
中山路骑楼建筑成立于20世纪20年代。文化当时,烟花许多南洋华侨回到了家乡。泉州建造的骑楼建筑具有南洋建筑的五脚基符号,以及闽南传统民居的红砖、窗花等特点。它们是中西结合的建筑模式。闽南多雨,夏季炎热,骑楼作为一种走廊式建筑,既美观又实用。
百年风雨过后,中山路建筑年久失修、基础设施落后、消防隐患多等问题日益突出,一次性抢救“大手术”让老街再次焕发容光。“2018年,泉州启动中山路保护升级工程,从建筑风格、景观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夜景照明四个方面进行综合整治升级。传统闽南建筑采用了10多项古老技艺,以修旧如旧。”泉州古城保护发展指挥部建设组副组长王顺福介绍。
走在中山路的古街小巷里,抬头不时可以看到屋檐下整齐地排列着精致的造型“滴水兽”,它们是修复保护的受益者。“闽南骑楼式建筑的排水孔称为‘滴水兽’,它将被制成各种形状的花、鸟、鱼和昆虫,有时修复一个,必须躺在桌子上或躺在墙上‘绣花’一整天。”泉州传统建筑工匠杨建宗说。
得益于这种“匠心”,钟楼、慈济宫、盘宫、宋市造船遗址等历史遗迹,以及镶嵌在骑楼墙上的老式商铺牌匾,都能重现昔日的光彩。
“既能唤起老泉州人的回忆,又能让年轻人更加了解中山路。”看着“新生”陈光厚从小就住在这里的街巷里,感慨万千。
中山路在保护中寻求发展,在继承中寻求创新,现已成为集文化体验、休闲购物、艺术欣赏于一体的多元空间。南音弹唱、提线木偶、变脸、九浦女发夹花围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散发出古城独特的魅力;在源和堂、水门国仔、秉正堂等传统老字号店铺,新老泉州人品味闽南风味,回味回忆;一批新的文化艺术地标,如华侨审批馆、蔡国强艺术馆、175号艺术空间,正在向外界展示泉州的活力……
当夜晚慢慢掩映泉州古城时,灯光逐渐亮起,历史温度的暖黄色开始与城市的霓虹灯交织在中山路上。“中山路以开放包容的态度,欢迎来自四面八方的朋友见证并参与老街的新生活。”来自上海的吴宇说,他期待着下一次见到它,继续听它的故事,感受它的魅力。(新华)。
Tags:
相关文章
中国工商银行马鞍山分行举办了工商银行专题会议和设备制造业政策宣传会,融为一体
热点2025年4月22日下午,“融合'”由马鞍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中国工商银行马鞍山分行联合主办;益企'畅聊会工商银行专题暨装备制造业政策宣传会在市分行15楼会议室成功举行。市行副行长王毅、 ...
【热点】
阅读更多合肥市第七中学学生前往大蜀山烈士陵园悼念革命烈士,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热点“霜尽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冬天的脚步悄然临近,阳光穿透稀疏的云层,为烈士纪念碑镀上金光。2025年1月18日,高一三班全体同学带着崇敬的心情来到合肥西郊大蜀山烈士陵园,悼念那些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 ...
【热点】
阅读更多泉州救助站和启凡社工寒夜送暖 救助“街友”“街友”
热点最近几天,为了有效保障街头流浪乞丐的生命安全和基本生活,泉州救助站和启凡社工携带被子、棉衣、食品等御寒物资,加强夜间检查,帮助流浪乞丐。工作人员充分利用流浪乞讨人员“归巢”时间 ...
【热点】
阅读更多